如何判斷什麼是「社交場合」?
各位社交觀察家們好,今天我們講如何判斷什麼是「社交場合」?只有派對、聚會、宴會算是「社交場合」嗎?如果我沒有那麼多派對咖社交人脈,我就沒有機會踏入社交場合了嗎?
其實不然,日常生活中依然有將「公共場所」一秒變為社交場合的機會,關鍵在於有無抓住以下要點。
前面我們聊過,「公共場所」與「社交場合」的差別,在於這兩種場合的參與者有無「強連結」。或者不一定要「強連結」,那怕是最基本的「連結紐帶」都行。
具體來說這個「連結紐帶」是什麼呢?就是和你處在同一場合的陌生人是否因為同一理由而停留在這裡。
舉個例子,例如你走在某個商圈的步行街,如果你和路人們都各自走在自己的道路上,各自前往各自的目的地,那麼你與路人就沒有「連結紐帶」。
但是,如果你和某幾個路人,都因為某個街頭藝人的表演而停下觀賞,那麼「觀賞表演」就是你和路人們的「連結紐帶」。確認了彼此都在觀賞表演後,表演的內容和特色就成為了你和對方開啟談話的連接紐帶。
換句話說,你和陌生人之間的交談、認識,有了合理的理由。
能否即時觀察出你和陌生人間連結紐帶的觀察力,就成了你能否瞬間將一般公共場所變為社交場合的超能力。
